"富土一号"小麦品种专家研讨会议纪要

时间:2000年3月8日
地点:北京锦绣大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会议室

与会专家:
徐雨昌 中国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
曹广才 中国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研究员
刘秉华 中国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研究员
吴东兵 中国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副研究员


参加会议的还有:
闰 广 八达岭特区常务副主任
王东旬 中国医疗卫生器材进出口公司
许中平 富土农业公司
胡鉴华 富土农业公司
刘艳敏 北京陆通联合律师事务所律师
邢宝明 北京陆通联合律师事务所律师

与会专家和代表们听取了胡鉴华先生就中国小麦种植及产量现 状的简要说明,及有关"富土一号"小麦的基本情况介绍,并在锦 绣大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区的70余亩试种的"富土一号"小麦现 状进行实地考察。根据实际情况,专家们对"富土一号"小麦现状 作出了评价,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一、胡鉴华先生就中国小麦种植及其产量的基本情况作简要说明,同时介绍"富土一号。小麦的基本情况。
(一)、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我国农业部统计资料表明:79 年我国小麦总产己超过美国,83年超过前苏联,成为世界产麦第一大国(86,90两年除外),播种面积由91年的46422万亩降至99 年43500万亩,其中冬小麦38200万亩。单产由86年前每亩不足200 公斤,提高到93年每亩243.6公斤,99年又增至每亩263公斤。虽然我国小麦事业取得了较大幅度的发展,但因人口增长加快,我国 仍为小麦主要进口国。93年前年进口量超过1000万吨,93年至今 小麦收成较好,进口量减至每年642万吨左右。由此可见,发展小 麦优良品种,提高小麦产量,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富土一号"小麦基本情况。
1. 该品种82年开始研究,92年育成,从93年开始在江苏、山东、河南、河北等省区做高、中、低肥水田多点试验,都取得了比 较好的田间表现。
2. 经过多点试验证实:该品种具有高分蘖性(省种)、丰产、优质等特性。该品种播种行距17.8厘米,株距15 厘米,每平方米37苗左右,每亩平均播种2—2.4万苗,亩播种量约l公斤,比普通小麦播种量节约90%。该品种每苗能成穗平均在20穗以上,高肥水情 况下可达40—70穗之间,每穗结实30粒以上,千粒重37克左右,亩穗数达40万以上。该品种蛋白质含量13.6%左右,湿面筋含量 32.6%左右,均达到优质小麦标准。
3. 99年9月下旬在锦绣大地实播小麦70亩,由于节气过紧准备仓促,在平整土地、灌水保墒、底肥、除草灭虫等方面均未做充分。我们首次试用自己研制的简单型超精量条播机播种,因工艺未 能达到预期的设计要求,在播种行距、株距上出现了分布不均的现 象。由于这些情况可能会对分蘖和产量产生一定影响,但根据现在 的苗情、分蘖表现来看,和普通小麦比较,仍然会有不俗表现。
 
    二、专家们和与会者到"富土一号"的试种大田进行实地查看。
 
   

三、专家们就“富土一号”项目发表了意见并对大田试种情况 作出评价。
(一)、徐雨昌副所长首先发言。
1.目前农业科研面临机构改革、农业结构正在调整,这是农业科研与企业相结合得良好契机。
徐先生讲,我本人在中国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负责科技开发工作,目前科研院所面临改革,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由8600人 减至2000—3000人,大部分科研人员将去搞应用研究,与企业相结合,推广农业科学成果,实行企业化管理。现在许多企业看到未来 农业的发展前景是有中长期投资价值、稳定、并有丰厚回报的新型高技术产业,从而转向农业投资,目光是长远的。目前国内农业结 构正在调整,粮食结构也要调整,这是农业科研与企业相结合的良好契机。对小麦而言,通过科研提高单产、节省种子资源、提高小 麦品质一直是主攻方向。分蘖成穗率高的种子对提高科研成果推广速度意义重大,只有少用种子,提高繁种系数才能更快、更有效地推广新品种。
2.我们对胡鉴华先生研究项目很感兴趣,我们之所以放弃很多 重要工作赶来参加这个会议,看中的是胡先生的精神和这个项目的 前景。大家知道山东省农科院的一项研究成果使小麦亩用种量降至3公斤,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并荣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该 项目,亩用种量1公斤,目前国内外从未有过报道。我们认为如果 亩产达到300公斤,就很有意义,如达到亩产400公斤或400公斤 以上,就有推广价值。
3.作为科研单位的负责人,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和劳动成果,尊重客观事实,我们这几位今天到会的小麦栽培育种专家,将接受富 土农业公司的委托,对"富土一号"小麦生长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测。
(二)、曹广才研究员就"富土一号"生长情况及鉴定方法提出见解.
l.我是大年初三接触此事的,听了介绍,看到标本时,还有些质疑,如果真是这样,l亩地只需1公斤种子,产量又能达到亩产400公斤以上,无疑将会是现代农业的奇迹。
2.经实际考察和测量,证实了亩播种量为1公斤是确实的。
3.经大田看苗,苗比较弱,这可能与整地水平、肥力下足有关。
4.从现在情况看,此品种有主茎、属冬性,而且冬性很强,不适宜在长江以南广泛推广,因为小麦春化期的问题不好解决。
5.当然,全面结论要到收获时才能最终作出,为此,我们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将对该次小麦生长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测。对于"富土一号"小麦超精量播种保产栽培实施2000年专家监测的主要内容
(1)返青时调查苗情,确定基本苗数。
(2)返青后至抽穗前,观察、分析分蘖消长规律。
(3)解剖观察主茎和主要分蘖的幼穗分化进程。
(4)鉴定所用品种的生态型,以有针对性地确定其地域上的种植范围。
(5)齐穗至收获过程中,分析产量结构。
(6)收获时,通过专家验收,得出精确的产量数据。
(7)成熟、脱粒后的样品送检,进行品质分析。
(三)、刘秉华研究员就检验小麦品种优劣的标准和“富土一号”的越冬性及查苗情况发表意见,同时也对推广工作提出建议:
1.选育开发一个小麦品种是非常不容易的,象我们搞了一辈子的育种研究工作,成果也就是最近几年才出来,育种科研周期确实很长。胡先生搞了这么多年,出来这个成果确实不容易。从当前情况看,亩播种量1公斤,为国内外罕见。对于各种小麦品种,其特性均有不同,有的以穗数取胜(亩50万穗),有的以穗粒重取胜(穗大、粒重),衡量一个小麦品种的好坏,国内专家的看法比较一致,主要看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这三项指标。象胡先生研究的 "富土一号"这种低用种量、高分蘖情况从未遇到过。
2.北京今年冬季气候特别寒冷,从麦田现场来看,该品种越冬性没有问题,大田麦苗现已全部返青,没有明显的冻害发生。
3.从麦苗的长势看,分蘖力确实比较强。该片试验田的土壤低肥力、撂荒多年的低产田,这对小麦分蘖都有很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富土一号"小麦已表现了它的高分蘖性。
4.我认为,等到小麦落黄期就可以完全确定此项目的开发前景了。
5.建议把富土小麦的试种和推广重点放在主产麦区,即河南、山东、河北、安徽、陕西等麦区,北京可作为窗口。进行多点严格试验,选择最适宜的地区推广。
(四)、曹广才研究员就“富土一号”小麦超精量播种保产栽培提出以下主要措施:
(1)冬前:主攻方向是培育冬前壮苗。
1.精细整地。
2.精选种子。
3.根据"最低法则"和"报酬递减率"测土配方施肥。有机底肥一次性施入。氮化肥总量的1/2作为种肥施用。适应"一长两短"的生育阶段特征。
4.提高播种质量。种植方式上,为发挥边行效应,用宽窄行距双垅种植法。
5.及时浇冻水。
以上建议待2000年秋播时实施。
(2)冬后:
1.及时浇返青水,随之追肥。氮化肥总量余下的1/2再分三次施用,其中1/3随返青水施入。
此次浇水也可起到弥合土壤裂缝的作用。
2.以促蘖增穗为目的,浇拔节水,同时以冬后另1/3的氮化肥用量追施拔节肥,同时追施磷肥。
3.以保花增粒、增重为目的,浇扬花灌浆水,冬后第三个1/3 的氮化肥随之施用,但要及时,以免麦株贪青。此次水、肥措施从挑旗、孕穗时开始。开花10天左右,以根外追肥的方式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
4.每次浇水或雨后,及时中耕除草,破除土壤板结。
5.适时收获。
另外,为节水灌溉,可用喷灌方式。
(五)、吴东兵副研究员就苗情及措施提出意见,从实地查看苗情比较弱,可看出播种前底肥不足,整地不充分,应加强管理,水肥要跟上。我本人将不定期来试验基地实地查看苗情长势,并提出具体措施。
(六)、徐雨昌副所长还特别提醒锄草问题,他说锄草问题非常重要。试验田土壤背景不好,各类杂草很多,稀植本身容易长草, 播种时因机具问题,已经减少了播种量而且造成了不均匀播种。为免除化学锄草可能造成的损失,建议用人工锄草。

四、 与会专家们就"富土一号"小麦持续鉴定工作安排作出初步计划:
1.拟订在四月上旬分蘖高峰期召开一次鉴定会议。
2.拟订在五月中下旬落黄时召开一次鉴定会议。
3.拟订在六月份收割时召开一次鉴定会议。

五、会议上徐雨昌副所长决定委派吴东兵副研究员为特别代表,对小麦生长全过程进行全面监测;并对土质、水、肥、病、虫、草等情况进行全面监测,记录数据:并由她负责专家组与企业联络工作。

六、与会者就"富土一号"小麦未来几个月的工作作出计划:
富土小麦试验基地超精量播种、保产栽培计划(3七月份)
1.当地下5厘米土层地温升至5度左右,追施返青肥水,亩施氮化肥及过磷酸钙各15公斤,钾肥亩5公斤,开沟带水施放(3月 中旬).
2.拔节肥水能促进第5节间(穗下节间)伸长,使穗头更大,对旗叶有增大作用,有促蘖增穗之效,能延长旗叶和其他叶片的功能期,有利于小花的分化发育,对显著减少不孕小穗数,不孕小花 数有关键作用,氮化肥及磷肥各5公斤/亩,随拔节水一并施入。(4月份)
3.浇好小麦孕穗水,这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此时蒸腾作用较强,气温已高,是小花集中退化时期,适时浇水施肥,对花粉的良好发育,减少小花退化,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有重要作用,亩施5公斤氮化肥,并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作根外追肥,于开花后十天左右作水肥实施。使田间土壤水分持有量达到70-80%为宜,以维持足够的叶绿面积,保证籽粒灌浆的顺利完成。适时配制小麦生长剂微肥,调节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叶面喷施(4月底)。从3月份开始,及时划锄保墒,重点锄草保苗,防治病虫害,及时备好喷雾设备及药剂,重点防范蚜虫病和小麦白粉病。
4.在麦收前做好晒场整修,垒实平整,备好收割机具,选种机具;安排好种麦贮藏,入仓前做到"干、净、饱",采用密闭防湿贮藏,定期检查,对种子的温度、水分、发芽率、虫霉、鼠害、及时 防范处理。由农科院现场取样品进行品质分析检验。由农科院专家来参与收割以准确确定产量,并由农科院作物所对"富土一号"小麦的跟踪监测结果作书面报告文件。


委托协议书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开发处接受北京富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委托,聘请刘秉华,曹广才,吴东兵等专家对公司选育的富土一号小麦品种栽培进行1999年—2000年度全生长过程跟踪监测。
双方就有关事宜达成协议如下:
一,监测的主要内容为:
1.返青时调查苗情,确定基本苗数。
2.返青后至抽穗前,观察分析分蘖消长规律。
3.解剖观察主茎和主要分蘖的幼穗分化进程。
4.鉴定所用品种的生态型,以有针对性地确定其地域上种植范围。
5.齐穗至收获过程中,分析产量结构。
6.收获时,通过专家验收,得到精确的产量数据。
7.成熟脱粒后的样品送检,进行品质分析。
8.由农科院作物所对富土一号小麦的跟踪监测结果作出书面报告。
二,经费资助:
l.有关监测活动经费富土公司提供,专家到科技开发部实报实销。
2.集体活动经费由富土公司支付。
3.专家个人津贴,在品种监测结束后,由富土公司一次发放。


1999年10月8日